广州中医药大学青蒿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的前身是广州中医药大学热带医学研究所和1967年组建的广州中医学院抗疟研究小组。中心全面继承了我校青蒿抗疟的优良传统,拓展了青蒿援外抗疟的研究领域。青蒿研究中心是广州中医药大学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中医学”和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学科“疫病防治与应急管理学”的重要组成单位,博士、硕士授权点,现有研究生导师17名,其中博士生导师9名,招收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基础医学专业的博士硕士研究生。近10年培养出400余名博士硕士研究生,包括境外生90人。现有在读研究生84人,包括博士生18人。毕业生中有2名获得广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多名获全国中医院校优秀博士论文。中心主要科研方向为中医药防治热带病研究,包括青蒿素类药物抗疟及综合利用开发、青蒿种质资源研究、中药抗病毒研究和中药新药研发。
青蒿研究中心是国家523“疟疾防治药物研究项目”的主要参与单位,是目前我国唯一坚持在亚非和南太地区开展青蒿素抗疟研究的团队,创新多个青蒿素复方和灭源控疟方案,为全球消除疟疾提供了新药和技术。中心建有科研平台包括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热带病防治重点实验室”、中非疟疾防治中心等6个海外中医药中心。团队汇聚了40名具有丰富经验的医药领域专业人才,研究方向涵盖了临床医学、中药学、药理学、毒理学、化学、信息学、生物学等,具有较好的学科结构。
青蒿抗疟源于岭南,青蒿素是中医奉献全球人类健康的礼物。广州中医药大学是上世纪70年代开展青蒿素抗疟研究国家重大战略的主要参与单位,是我国唯一坚持在亚非地区开展青蒿素抗疟研究的团队机构。中心成立以来, 潜心青蒿研究,取得丰硕成果,打造的青蒿抗疟中国方案,创造了科摩罗三年快速灭疟奇迹,更是成为商务部援非项目在非洲多个国家推广,向世界贡献了中医智慧,促进了人类健康,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发明奖等多项,2021年度获得教育部和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自主研发的青蒿素复方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疟疾治疗指南》收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青蒿素哌喹片获40个国家专利保护,在26国家销售,是国家领导人赠送给非洲人民的礼物。
近10年来,中心承担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4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项,获纵向经费8000余万元、援外经费1亿多元。研究成果分别发表在Clin Infect Dis、J Nanobiotechnol、ACS Appl Mater Inter、Anal Chem等SCI源学术刊物,共160余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40余项,项目成果获得国家和省部科技进步奖。
青蒿研究中心团队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突破传统抗疟措施的瓶颈,整合省内外青蒿产业的资源,形成了“全民服药、群防群治、灭疟求本”的富有中国特色的原创青蒿素复方疟疾防治方案,先后在柬埔寨、科摩罗、多哥、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巴布亚新几内亚建立了疟疾研究中心,并在示范区开展疟疾防治工作,通过提供药物、技术援助、培训卫生医疗体系人员和动员基层群众等措施,为亚非疟区人民找到了一条快速控制疟疾的中国方案,推动了青蒿素类药成为全球的一线抗疟药,为解决危害人类千年的疟疾问题贡献了中医智慧。
团队在过去20年的推广项目历程,在70后、80后和90后的传承中,一代又一代人前赴后继,敢于担当,把生命至上的理想信念转化为矢志惠民的实际行动,用实际行动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力量。
中心是一个团结奋进的先进集体。1986年被广东省委评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同年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先进班组”称号,1996年再次被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评为“文明单位”,2022年获得全国消除疟疾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2024年获得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
博士研究生导师:宋健平、徐勤、李常青、邓长生、梁剑铭、谭行华(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王新华(广州医科大学)。
硕士研究生导师:黄新安、郭文峰、曾峰、王振华。
研究所现任领导:宋健平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