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19日,我校主办的圣多美和普林西比(以下简称“圣普”)消除疟疾行动计划研讨会和援外工作培训会暨青蒿文化对外传播学术会议在广州召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际合作司朱海东副司长、广东省中医药局柯忠副局长、广东省科技厅科技交流合作处袁光侠调研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研究员周水森、原中国驻科摩罗和贝宁大使陶卫光、中山大学余新炳教授、云南省寄生虫病防治所杨恒林教授、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周兵研究员、香港大学陈建萍教授、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所长曹俊研究员、成都中医药大学高永翔教授、广州医科大学王新华教授、南方医科大学陈晓光教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谭行华主任、广东省人民医院临床药学科王来友研究员等相关领域专家,我校潘华峰副校长及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青蒿抗疟团队等70余人参加了会议。
青蒿研究中心主任、项目负责人宋健平研究员主持会议,并介绍了中国援圣普疟疾防治项目的总体情况。潘华峰副校长致欢迎词,希望通过本次研讨会,各领域专家相互交流合作,充分发挥过往工作经验及区域特色优势,更好地完成援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抗疟技术援助第4期项目,加快圣普疟疾消除进程,为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作出更大的贡献。
原中国驻科摩罗、贝宁大使陶卫光对我校青蒿抗疟团队深耕非洲,奋战全球抗疟一线所做的工作予以充分肯定。广东省科技厅科技交流合作处袁光侠调研员表示将继续支持我校青蒿抗疟团队,推进项目实施。广东省中医药局柯忠副局长希望我校以此次会议为契机,与相关单位开展多领域、深层次的科研合作,把科研创新与援外工作结合起来,力争产出有影响力的科技成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际合作司朱海东副司长指出,本次会议研讨培训能够为圣普消除疟疾行动计划凝聚更多共识,为更好地完成国家援外任务汇聚更多力量,为推动完善相关青蒿素援外项目实施方案和计划集聚更多智慧,并表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一如既往支持,共同推动中医药援外抗疟事业取得新的发展,开创新的局面。
会上,相关领域专家围绕青蒿素作用机制、青蒿素抗性监测、蚊媒新型监测与防控技术、中国控制和消除疟疾政策与经验、受援国疾控政策、大数据分析以及国际抗疟合作等方面做了专题报告。我校青蒿研究中心郭文峰副研究员和邓长生副研究员分别对圣普疟疾防治工作和圣普消除疟疾方案的做了详细报告。与会专家审阅了项目计划书,围绕完善圣普消除疟疾行动方案等具体细节进行深入研讨,对方案的总体设计、控制地区和消除地区的具体干预措施等提出了建设性意见。本次会议的召开为更好地完成援圣普抗疟技术援助第4期项目,加快圣普消除疟疾进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援圣普疟疾防治技术援助项目是我国与圣多美普林西比共和国恢复外交关系后的紧急援助项目。6年来我校派出专家技术人员59人次,累计在圣普工作9907天,援助了一批疟疾防治物资,培训了一批圣普技术人员,在圣普大水县部分高疟村开展了以青蒿素复方重点人群全民服药为主的消除传染源行动,疟疾发病率大幅度下降,取得较好的成效。圣普政府授予“圣普疟疾防治杰出贡献奖”,援助圣普疟疾防治技术援助1-3期项目,均以“优秀”通过验收,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以及圣普当地媒体等均予以报道。
潘华峰副校长讲话
朱海东副司长讲话
与会人员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