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蒿研究中心
 
 
  科研方向
 科研方向 
 
  科研方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科研方向>>正文
 

青蒿研究中心(热带医学研究所)导师介绍汇总2022版

时间:2022-07-01 14:41  作者: 文章来源: 点击:[]

青蒿研究中心(热带医学研究所)专业介绍及导师简介(2022年修订)

广州中医药大学青蒿研究中心(热带医学研究所)成立于1989年,其前身是组建于1967年的广州中医学院疟疾研究室。青蒿研究中心于2013年在原热带医学研究所基础上重构成立,经过近10年的建设与发展,全面继承了我校青蒿抗疟的优良传统,拓展了青蒿援外抗疟的研究领域。青蒿研究中心是广州中医药大学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中医学”的重要组成单位,博士、硕士授权点,有研究生导师13名,其中博士生导师5名,主要科研方向为中医药防治热带病研究,包括青蒿素类药物抗疟及综合利用开发,青蒿种子资源研究,中药抗病毒,中药新药研究。

青蒿抗疟源于岭南,青蒿素是中医奉献全球人类健康的礼物。广州中医药大学是上世纪70年代开展青蒿素抗疟研究国家重大战略的主要参与单位,是我国唯一坚持在亚非地区开展青蒿素抗疟研究的团队机构。中心成立以来, 潜心青蒿研究,取得丰硕成果,打造的青蒿抗疟中国方案,创造了科摩罗三年快速灭疟奇迹,更是成为商务部援非项目在非洲多个国家推广,向世界贡献了中医智慧,促进了人类健康,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发明奖等多项,2021年度获得教育部和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自主研发的青蒿素复方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疟疾治疗指南》收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青蒿素哌喹片获40个国家专利保护,在26国家销售,是国家领导人赠送给非洲人民的礼物。

10年来,青蒿中心主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项、"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广东省科技计划等国家与省部级科研项目70余项,获纵向经费8000余万元。研究成果分别发表在Clin Infect DisJ NanobiotechnolACS Appl Mater InterAnal ChemSCI源学术刊物,共80余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

青蒿研究中心团队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突破传统抗疟措施的瓶颈,整合省内外青蒿产业的资源,形成了“全民服药、群防群治、灭疟求本”的富有中国特色的原创青蒿素复方疟疾防治方案,先后在柬埔寨、科摩罗、多哥、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巴布亚新几内亚建立了疟疾研究中心,并在示范区开展疟疾防治工作,通过提供药物、技术援助、培训卫生医疗体系人员和动员基层群众等措施,为亚非疟区人民找到了一条快速控制疟疾的中国方案,推动了青蒿素类药成为全球的一线抗疟药,为解决危害人类千年的疟疾问题贡献了中医智慧。

团队在过去20年的推广项目历程,在70后、80后和90后的传承中,一代又一代人前赴后继,敢于担当,把生命至上的理想信念转化为矢志惠民的实际行动,用实际行动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力量。

青蒿研究中心 (热带医学研究所)是我校研究生培养的一个重要学术基地,招收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基础专业的博士/硕士研究生。近10年培养毕业300余名博士硕士研究生,包括境外生90人。目前有80余名在读研究生,其中有博士生20余名。

博士研究生导师:宋健平、徐勤、李常青、谭行华(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王新华(广州医科大学)。

硕士研究生导师:黄新安、郭文峰、邓长生、曾峰、梁剑铭、邓涛、张静、王振华。

1、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医临床基础    专业代码100502

宋健平    男。籍贯:江西省会昌。19653月出生。热带医学研究所所长,中医学(中医临床基础)专业研究员,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兼任世界卫生组织(WHO)临时疟疾顾问、全国消除疟疾专家指导组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外交流合作专家咨询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感染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宋健平研究员长期致力于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尤其是热带病临床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青蒿素防治疟疾、全球疟疾防治策略研究和治疗糖尿病中药开发,是我国青蒿素复方临床研究和推广应用团队主要成员,在《自然·遗传》、《柳叶刀·传染病》、《临床传染病》等国内外知名杂志发表或合作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先后主持和参加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合作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等国家、省部、市级课题20余项,研究成果曾获国家和省部科技奖(主要成员)。宋健平研究员长期在亚洲、非洲疟疾流行地区从事疟疾防治工作,承担国家援外抗疟任务,培养了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科研人才。

李常青    男。19659月出生,医学博士。中医学(中医临床基础专业)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评审专家库专家,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广州市科技和信息化局评审专家库专家,广东省肝脏病学会会员,广东省热带医学会理事。主要从事感染性疾病及内科疾病治疗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工作。近年来主持国家重大科技专项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和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5项,并参与多项国家级和省级课题的研究。主要完成了包括叶下珠复方号、苦参碱靶向制剂在内的多个中药复方和药物制剂抗乙型肝炎病毒、抗肝纤维化和抗肝癌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工作,完成荔枝核制剂改善胰岛素抵抗治疗脂肪肝及型糖尿病的研究,参加并完成抗疟疾三类新药Artecom(复方双氢青蒿素)及病毒宁滴剂等多个新药的开发研究,申报发明专利3项,培养和毕业硕士生21名,发表专业论文70余篇。

谭行华    男。196212月生,江西人。中医学(中医临床基础)专业主任中医师。1984年毕业于江西中医学院医疗系,1989年获广州中医药大学温病学专业硕士学位。现任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防治传染病临床基地主任,广州市中医肝病名科负责人,广东省名中医、广州市医学高层次人才。广东省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登革热、甲型流感专家。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防治艾滋病分会常务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肝胆病分会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感染病(热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谭老师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中西医结合防治传染病的临床及基础研究,先后主持和承担多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及省市级科研课题,对各种传染病及各类肝病的中西医防治有深厚的理论造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代表性著作《乙型肝炎的中西医诊断和治疗》、《埃博拉病毒病防治问答》。

王新华    男。广东佛山人。196010月生。医学博士。中医学(中医临床基础)专业教授。现任广州医科大学校长。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西医结合临床学科带头人,兼任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教育部中西医结合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广州市优秀专家、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中医学基础》负责人、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高级访问学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终评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王老师长期致力于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领域:青蒿素治疗疟疾和中医药抗病毒研究,是我国青蒿素临床研究和推广应用团队核心成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项目、面上项目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科研课题多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两项(主要成员)。主讲课程有:《中医学基础》(双语)、《中医临床基础》(双语)、《医学英语》等,已指导硕士、博士生70余名,曾获“南粤教书育人优秀教师”等称号。主编主译国家规划教材《中医临床基础》(双语)及主编国家规划教材《中医学》(英文版)。

中药学    专业代码 100800

徐勤    男。籍贯:江苏江都市(现扬州市江都区)。19631月出生。热带医学研究所副所长, 中药学专业教授。毕业于中山医学大学(现中山大学医学院)肿瘤病理专业(硕士)。兼任中国毒理学会药物毒理及安全评价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药学会毒性病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药理学会安全药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药药理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药物毒理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医疗协会病理医生协会委员,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编委、安徽医药编委,国家食品药品管理局新药审评专家、广东省新药审评专家,广东省“杨帆计划”入库专家、广东省科技计划审评专家。主持及承担各类科研项目40余项,在中药、小分子化学药及生物制品的临床前研究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参与各类新药研发100余项,包括多个销售额10亿以上的中药大品种。主持的各类横向研究课题经费合计2500余万元。主编教材1本、参编教材2本(教育部规划教材1本),参编专著1本(中药毒性与临床前评价);讲授课程2门。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学术专著一等奖1项、广东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在Nano lettActa Pharm Sin BACS Appl Mater Inter SCI期刊及国内杂志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主要研究方向为:(1)中药毒理学研究 (2)中药抗肿瘤研究。目前为岭南药物毒理学研究团队负责人。已培养毕业硕士生20余名、博士生4人,其中3名研究生获国家奖学金,另有3人获广州中医药大学优秀毕业生。


2、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医临床基础    专业代码100502

邓长生  男,籍贯:江西吉安。198112月出生。中医临床基础专业,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是复方青蒿素清除疟疾策略研究,长期致力于中西医结合防治疟疾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及大范围人群全民服用青蒿素复方抗疟疾研究。曾先后参与了国家商务部、科技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广东省科技厅等重大项目20余项,承担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并在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Malaria Journal、Parasites & Vectors等期刊发表SCI论文10余篇。


中药学    专业代码 100800

黄新安    男。19758月出生。安徽省怀宁县人。中药学专业副研究员。2004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植物化学专业(博士),曾作为国家公派访问学者赴京都大学KEGG研究中心访学,现从事中药化学、分子模拟和中医药信息学研究。主持完成国级和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各1项;在Anal. Chem., J. Agric. Food Chem.Bioorg. Med. Chem. Lett.SCI源刊物发表研究论文20余篇。

郭文峰    男。19753月出生。江西赣州人。中医临床基础专业副教授。2003年毕业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方剂学专业(博士),2004年-2007年于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博士后出站后,留广州中医药大学从事科研、教学工作,期间于2012年-2014年前往美国犹他州立大学合成生物中心访学2年。现主要从事复方青蒿素抗疟临床与基础研究、中药复方作用机制及物质基础研究工作。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在Int J Mol SciFront Med、MoleculesSCI源刊物发表研究论文多篇。

王振华    男。19667月出生于河南省开封市,1988年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中药系,1995年毕业于江西中医学院中药制剂专业研究生,获得硕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在职)。1995年至2019在中药学院中药药剂教研室工作,主要担任中药药剂学、生物药剂学及药物动力学、中药新药开发基础知识等课程教学工作,科研方向为中药新产品开发及中药制剂新技术研究。

曾峰    男。19869月出生。2018年博士毕业于复旦大学药剂学专业。杏林青年学者(校聘研究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近年来以第一作者或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Journal of NanobiotechnologyNano Letters等期刊上发表多篇SCI论文。主要研究方向为纳米药物的生物学效应和靶向递药系统等。

邓涛    女。198811月出生。重庆人。中药学专业杏林青年学者(校聘研究员)。2015年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博士)。2015-2017入职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担任助理研究员。20179月入职广州中医药大学热带医学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是天然活性分子的化学改造与生药学评价, 生物分析化学。主持完成了省重点实验室项目1项,地方政府项目1项,参加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以第一作者在Catalysis Science & TechnologyChemCatChemOrganic & Biomolecular ChemistrySCI源刊物发表研究论文9篇。

张静    女。19843月出生。2011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随后先后在美国麻省大学医学院和佐治亚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发表SCI论文近20篇,申报中国发明专利2项、美国发明专利1项。博士期间获得第二届世界组合科学大学“最佳墙报奖”,博士后期间获得美国心脏协会博士后基金($105,701)资助。20183月为作为“杏林青年学者”加入广州中医药大学热带医学研究所。课题组致力于围绕表观遗传学的化学生物学、药物研发和新型有机方法学的研究。

梁剑铭    男。19884月出生。广东省珠海市人。中药药剂学专业校聘研究员。201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药剂学专业(博士),现从事中药靶向递送系统的研究。主持省部级基金项目2项;在Nano Res.ACS Appl. Mater. Inter.NPG Asia Mater.SCI源刊物发表研究论文多篇。

上一条:主要研究方向

关闭

 
 
 网站地图 | 返回首页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8 版权所有 广州中医药大学 -热带医学研究所